孙皓晖所著的长篇历史小说《大秦帝国》在2008年问世后,让一个以牛为图腾的戎狄部族——义渠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随着电视剧《芈月传》的热播,剧中塑造的义渠王形象以及义渠国的历史更是在网络上掀起讨论热潮。事实上,在众多戎狄部族中配资炒股开户技巧,义渠确实具有其鲜明的独特性:
秦国原本就是在戎狄游牧部族的包围中崛起的新兴诸侯国。西周灭亡后,秦国经过数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从擅长骑射的戎狄手中夺回了富庶的关中平原。秦穆公即位后,更是放弃了东进中原争霸的宏图,转而全力向西扩张,兼并十二个小国,开拓千里疆土,最终称霸西戎。这段历史在《史记·秦本纪》中有详细记载。
随着国力日盛,秦国与新兴的赵、韩、魏等国联手,对残余的戎狄势力展开雷霆般的打击。据《史记》记载,到周贞王八年(公元前461年),秦国攻灭了大荔戎;赵国消灭了代戎(北戎);韩魏两国则吞并了豫西地区的伊、洛、阴等戎狄部族。至此,中原地区基本肃清了戎狄的威胁。
展开剩余74%就在其他戎狄部族相继被中原诸侯消灭之际,作为西戎八国之一的义渠却异军突起。他们占据了陇东大原地区(今甘肃庆城、宁县、镇原一带),这里土地肥沃,水草丰美,为义渠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义渠人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向定居,修建了数十座城池,并建立了王权制度。大量其他戎狄部族的幸存者纷纷投奔,使义渠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戎国,得以与强秦周旋近200年之久。
战国初期,经过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力空前强盛。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惠文王七年(公元前331年),义渠发生内乱,秦国派庶长操率兵平定。四年后,义渠君向秦国称臣,秦国在义渠设县,实行直接统治。但义渠王仍保留君位,暗中积蓄力量,伺机而动。
《战国策》中记载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义渠君曾出访魏国,与主张合纵抗秦的魏相公孙衍会面。公孙衍分析说,秦国对义渠的态度取决于中原局势:当中原各国威胁秦国时,秦会拉拢义渠;反之则会攻打义渠。这番分析打动了义渠王,促使他在公元前318年联合齐、宋、韩、魏、赵五国共同伐秦。
然而此时的秦国已非昔日可比,不仅击退了五国联军,还重创了义渠主力,并乘胜攻占义渠25座城池。秦武王元年,秦军再次大举进攻义渠,但始终未能彻底消灭这个顽强的对手。直到公元前306年秦昭襄王即位时,因新君年幼,秦国政局不稳,与义渠的关系才暂时缓和,义渠王甚至受邀到咸阳朝贺。
这次朝贺成为历史的转折点。义渠王被宣太后的柔情所惑,长期滞留咸阳甘泉宫,甚至与宣太后私通,生下两个儿子。在宣太后掌权的近四十年间,秦义两国相安无事。但这一切在公元前271年戛然而止,《史记》记载宣太后设计在甘泉宫诱杀义渠王,随即发兵灭义渠。秦国在义渠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将西北疆域扩展到今内蒙古、甘肃一带。
义渠灭亡后,其国民在秦国奖励军功的政策激励下,纷纷加入秦军。作为最后一个戎国,义渠汇聚了各戎狄部族最精锐的战士,他们崇尚武力,擅长骑射,是绝佳的兵源。秦国获得这片土地和人民后,军事实力得到质的飞跃,为日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段历史充分展现了秦国在崛起过程中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复杂互动,以及其灵活多变的外交军事策略。
发布于:天津市配资交流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